CON+ 獲得 SDN 國際服務設計大賽學生組 Winner
More

Persona & 市場分眾 / 曹訓誌

文字紀錄 / 沁蔚

Persona與市場分眾兩者常常被混淆的用戶體驗工具,各自有各自的擁護者,今天用戶體驗基礎課程,邀請華碩設計中心使用者經驗研究主任曹訓誌(Tim),講授用戶體驗檢測五堂課中的最後一堂,為我們傳授Persona的核心價值。

Tim talked about Personas

Tim Talks about Persona

in User Experience Fundamental Course

Tim在一開始就開門見山的說Persona是一個工具,著眼於使用者的Critical behavior,目的是與團隊、利害關係人、合作對象等產生共識的溝通手段;且Persona會隨者專案的推進一起移動,並不是一但形成就僵化不止。

接著Tim分別提出各個不同身份對於Persona的質疑,例如:市場行銷認為去買市場研究報告就好啦!設計師覺得不就是有照片和名字的報告啊!老闆就會說才幾個人能代表所有用戶嗎?

市場行銷和設計層面所面對的本體性是有所差異,造成後續對於使用者的描述會不同,Persona的關鍵在於個人行爲和動機,而市場分眾則更加重視市場大小、人口比例等。簡單來說,當使用者填寫幾項關鍵條件,市調公司即可從屬性分類資料庫裡推估使用者屬性。

了解到Persona和市場分眾的差異後,第二個最常被問的是Persona有沒有代表性,很常有人認為Persona為找到一個平均值,尤其是透過量化得出平均值後形成使用者代表原型,但是,Persona其實是透過研究了解群體內的多樣性,進而瞄準最大宗的Persona群體,透析他們的目標與屬性。

在眾多工具中,為什麼要使用Persona?Tim說到這是有科學依據的,追朔到最早的發明者Alan Copper,發現透過文字溝通是抽象且理智的,且每個人對於文字解讀和想像差距極大,所以Persona通常包含文字和圖片,透過圖片的輔助串連大腦感性層面,讓團隊的人對於目標趨近一致,所以Tim也特別提醒Persona照片的選擇要十分精確並有代表性。

最後,Tim根據豐富的經驗給我們以下建立Persona的小訣竅,

  • 首先須時時刻刻了解使用者的時空背景,例:使用者常接觸哪些資訊等;第二、透過每次專案開始建立自己的Persona bank,搜集使用者的屬性有助於了解群體的深度;

  • 第三、建立Persona的過程中一定要與團隊協同溝通,切勿等到Persona完成後才透過報告的方式與團隊溝通,目的是讓團隊及早透過Persona接觸使用者;

  • 第四、千萬不要想要替全人類做Persona,也別想做一套完美的Persona來解決所有的問題,

  • 第五、理解你的組織、產品、服務需哪些user data 以利溝通,

  • 第六、Persona的目的是組織內創造以人為核心的設計組織,開發過程一切與user相關的問題就回到user身上解決。

透過兩個半小時的講解,學員對於Persona都有深刻的體會,也更能使用這一項工具,對於設計案的進行有很大的幫助。